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0年落实稳就业保民生、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6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资金、项目、土地、改革先行先试等30项奖励支持措施。拜泉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对名单地方在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时,给予适当奖励或倾斜支持;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在安排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时,给予适当奖励或倾斜支持。
5月初,记者行走在拜泉县乡村小路上的时候,不时可见村民们热火朝天建新房的场景。
在拜泉县长春镇裕民村,施工的队伍正在加紧完成房屋主梁的悬挂,而另一边,67岁的朱宪荣笑呵呵看着主梁悬挂的一瞬间,点燃了准备好的鞭炮。
随着鞭炮声的响起,左邻右舍纷纷来到了老朱家的院外,而老朱也拿着糖果发给孩子们和邻居。“现在政策太好了,自己才花了不到两万元,就住上了崭新的砖瓦房,这样的事情简直不敢想。”朱宪荣感慨地说,住了20多年的危房,终于要搬进新家了,心情简直没法形容。
拜泉县曾因贫困人口多,危房改造数量多,让很多领导干部挠头。据统计,截止2017年末,拜泉县有6.32万人居住在条件简陋的泥草房中,人数占据全县人口三分之一还多。
拜泉县副县长刘正伟介绍,自2017年起,拜泉县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开展了大核查工作,并全面开启了危房改造等工作。
距离老朱家不远的白明财家,73岁的白明财老人正坐在院子里看着热闹。去年,他家作为特殊贫困户成为了全村首个危房改造的对象。由于老人自己一个人生活,村里特意派出了工作队,帮着老人建房,并按照老人的要求,特意加盖了夏天纳凉的场所。
“一分钱没花,我就搬进了这样宽敞的屋子,而且室内还安装了厕所,装修风格更是跟城里一个样。”说到这里的时候,白明财老人流下了眼泪。老人由于身体不好,常年吃药,而且家庭十分贫困。
“对于特殊贫困的家庭,县财政出资800万元,补贴给特殊贫困的家庭进行危房改造,让特殊贫困的家庭不再为危房而发愁。”刘正伟说。
长春镇裕民村党支部书记杨伏杰介绍,目前全村43户百姓搬进了新建的砖瓦房,正在改建和维修的危房也已经开始动工,村里还组成了监督队伍,让百姓能够真正满意。
记者在裕民村一处废弃泥草房院里看到,旁边新建的砖瓦房与泥草房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老房子倒塌下来,废弃的木头和砖块,依稀可以看出曾经这里的艰苦条件。
房子的主人董久才因病导致贫困,孩子上学还欠下不少外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去年,在危房改造过程中,他家被纳入到了改造范围内,由于老房子地处低洼处,新房选盖在了老房子旁。
董久才说:“村里已经组织人来看过了,过几天老房子的清运工作就要开始了,心中还真有些舍不得。”
刘正伟说,对于房子改造,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首先征求百姓的意愿,再进行危房改造。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7590户6.32万人,感受着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带来的幸福和喜悦。
自2017年起,国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每户补助1.4万元,省级再补助1.4万元。
但是面对着贫困的家庭,2.8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让很多贫困家庭产生了畏难情绪。拜泉县通过摸排和调研,得知这个情况后,在县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每户再补助2000元,共出资1209.2万元,解决6046户危房改造问题。同时,对于特殊贫困的家庭,县财政投资807.8万元,彻底解决了1512户特殊贫困家庭危房改造难题。
拜泉县还针对非贫困户房屋改造进行专项补贴,补助标准按照四类人群的50%给予补助。其中,全县共改造5465户,补助资金5987万元。
住上了新居,群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依靠好的政策,村里的百姓们开始谋划起了村里新一轮的改造。
“如今,百姓们自发形成了清扫队伍,路面整洁了,心情也跟着舒畅了。”杨伏杰笑着说。(王克俭 记者 包志强)